牛马辅助网_全网最大游戏辅助资源网_678辅助网_我爱辅助
牛蛙资源网-只为资源而生,分享永无止境,牛蛙网

杞人忧天是贬义词么(杞人忧天说的是杞县吗)

小编 值得一看
扫码手机访问扫码手机访问
0

杞人忧天理解为褒义 ,杞人忧天是说的杞县吗

杞人忧天,你以前咋看咋用?是时候为这四个字正名了

党华

我的同事陈金凤是杞县人。以前,每当有人问,你是哪儿的?她答杞县的。对方总会哦,杞人忧天的杞县,带着那种非正能量的语态,让她很郁闷,曾一度为自己家乡不怎么美誉却较高的知名度而心情复杂。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涉世日渐深入,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她的认识不知不觉在改变。忧天忧地,忧衣忧食,忧环境忧交通……又何止是杞人?换言之,杞人之忧是伟大的先知先觉,并非没来由的瞎操心。现在,当有人问起你是哪儿的?陈金凤都会很自豪地说:我是杞县的,杞人忧天的杞县。

李中华先生

记者从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中华先生处了解到,已将杞人忧天作为民间文学项目,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标志着人们对这一古老民间传说的认识,在当今当下,翻开了新的篇章。

多年来我们这样用杞人忧天

正如陈金凤曾经的郁闷,杞人忧天一词,长期以来都是作为贬义词而存在的。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它的释义是: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愁得寝食不安。比喻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在《成语词典》中,它的释义与上接近,并列出近义词庸人自扰杞人之忧。反义词无忧无虑若无其事。

我们的教科书中,也都是以这样的认识来教导孩子的。

《列子·天瑞》中: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这是杞人忧天的来源,从中我们看到,杞人忧天崩地坠,那么,天会崩地会坠吗?

已被证实的陨石,基本相当于天崩的结果;地震,就是局部地坠,地球人都不陌生。既如此,忧天崩地坠,身亡(通无)所寄,就不是没有根据的担忧。在当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尚朦胧婉约的时代,在探测手段尚未萌芽的时代,有这样的忧虑,在今天看来,那就是先知先觉。

而那个开解杞人的朋友,他的有关天和地的解读,更体现了古人朴素的宇宙观,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在今天看来,是不科学的。可是,他用这种话语竟让杞人大喜,他也大喜,那就是当时先进的文化。再严谨的科学也不是万能的,科学并不能解决世界上所有事。

伟大的思想家列子为后世提供了这个短小精悍耐人寻味的寓言,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具有约定俗成的含义,那就是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与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紧密相连。杞人忧天通常被比喻为: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担忧。诗人李白曾经说:杞人无事忧天倾。

今天,即使小学生也会用这个成语。它的属性,贬义词。

那么,杞人为何会有这样的忧虑呢?

杞人的遭遇,非杞人也许不懂

杞国,始建于夏、亡于战国初年的中原小国。《史记》虽有陈杞世家记载陈、杞两国的历史,但对杞国的描述只有区区二百七十多字,还特别强调: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这样的小国就像小羊,在周围一群虎狼强邻的关照下,被迫多次迁移。

据《左传》记载: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文献中记载了那年四月的一天,杞国之一次遭受天外来客的打击。那夜,伴随着少男少女们甜美的歌声《陪我去看流星雨》,燃烧的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源源不断划过杞国南方的局部地区。

而后,突然一颗巨大的陨石坠下,电光火石间,这一带的山谷发出刺眼的白光,之后化为灰烬。看上去恰似天崩地裂,劫后余生的杞人惊恐之情无以名状。

《列子·天瑞篇》当中所说的杞人忧天,大约就是在春秋时期,杞人确实经历了,目睹了,这么一个微小的方圆只有百里的国家,遭遇巨型天坑样的陨石,他能不感到天要塌下来了吗?

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期间,杞国在不到百里的范围内,发生过三次较大的陨石降落。可以想象,两千多年前,这种由陨石爆炸这种自然天象引发的灾害景象,在心理上给杞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些,就是杞人忧天的自然背景。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描绘的一幅地震引发洪灾的画面,至今读来仍令人惊心动魄: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充分展现了古代先民在自然灾难面前的渺小、无助和脆弱。即便到了科技昌明的新世纪,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惨状,至今仍令人不敢直视。

所以,研读历史,我们可以找到杞人忧天的事实依据。原来杞人忧天并非一则单纯的寓言故事,它是中国早期天文学领域更具科学精神的天问。在今天看来,这种精神显得尤为可贵。

杞人之忧的根源除了来自天象,另一方面来自他自己的生存环境。在地缘上,弱小的杞国身处大国、强国之间,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处于弱势,时时刻刻担心大国的入侵,求生图强的本能,在外力的重压下,加重了杞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担忧。

现在有很多中小企业为了生存,也时常会发杞人之忧,不过,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它有了忧患意识这一美名,激励着弱小,在顽强的适应、变革和生长中,终成强大。相反,原本强大的如果没有或缺乏忧患意识,也可能会被市场无情淘汰,缩回弱小。用事实谱写强与弱、大与小的辩证关系。

小小的杞国走过了1500多年的历程,有史料可考的传了二十位国君。到公元前445年,杞国亡于楚国,消失于历史的烟尘中,留下了一片荒凉的杞国故城,也留下了曾经长期被曲解的成语杞人忧天。

那么,杞人忧天的精神究竟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一条腊肉里看忧患意识

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一切文化都是从求生存的斗争中衍生出来的。民以食为天,高度概括了这一文化的特点。

电影《东邪西毒》中,身怀绝世武功的洪七公(张学友扮演)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向一碗白米饭和几片肉低头,杀手经纪人欧阳锋(张国荣扮演)看穿了他的处境,在迫使他承接业务时故意轻描淡写地说你考虑下,不过要快,因为肚子很快就饿了。

能吃饱饭,能今天吃饱明天不挨饿,成了更大的政治。

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下,衍生出了中国独特的食文化。中国人食材食谱之广,令世人匪夷所思:天上飞的,树上爬的,地上走的,土里钻的,水里游的……皆可用来果腹。中国古代的植物类书,大都在植物条目后面注明其可食性、加工 *** 及味道。

看过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片广袤的国土上各地人民为了吃而激发的生活智慧一次次令人惊叹,中国人保存、加工食物以供长期食用的 *** 令人拍案叫绝:风干、烟熏、火烤、泡制、腌制、发酵……而这背后的根本动力,就是饥饿的忧患,就是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出自《增广贤文》)的忧患。

而这种忧患意识,和当今保险业也是一脉相承的。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买保险、选择理财产品,去健身房做运动,等等等等这一切都源于忧患意识。

腊肉是为了长久保存多余的鲜肉而产生的,歪打正着,腊 *** 备了鲜肉没有的诱人口感,这大概正是大自然对人类忧患意识的奖励。

既然腊肉可吃且格外美味,杞人之忧就不足嘲笑。可,为何竟被嘲笑了这么久?

晒晒东西方哲学家的待遇

观照历史,可以这样理解,源于中国根深蒂固的国民性:中华民族是一个极为实用、极为功利的民族。没有用的东西在中国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所以杞人忧天长期以来是国人的笑料,有中小学教科书以及各类权威部门编纂的辞书词条为证。屠龙之术也被过于智慧的中国人弃之如敝屣,只存在于发黄的故纸堆里。无论是安身立命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功利。张载(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的表叔。)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是集大成的功利。就连逍遥的庄子,也还鼓吹所谓大用、无用之用。

然而,哲学恰好是超功利、纯自由、寻根究底的求知,它的出发点,不过是人的一点点好奇心 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会为了某种现实功利目标而止步不前,也不会为了某个权威人物、权力机构的制止而偃旗息鼓。

中国人取笑杞人忧天,而西方之一个哲学家泰勒斯恰好就是这样的杞人。对于泰勒斯因望天而落入水井,他的父老乡亲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在家乡给他塑了相当结实的雕像,镌刻着溢美之词,供全世界人民瞻仰。尽管那时Philosopher(哲学家)这个词还没有产生,他活着时,就已经声名大噪。

哲学家泰勒斯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一个民族只有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是关心眼下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而泰勒斯就是标志着希腊智慧的之一个人,后来英国的奥斯卡·王尔德曾经说过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一些人还在仰望星空,也是对泰勒斯唱赞歌。

那么,较早发出哲学追问,思考宇宙及自身命运的杞人呢?

是时候为杞人正名了

当就业形势严峻,数以万计的年轻人拥挤在公务员的考场,那就是忧心自己不可知的未来,期望公务员稳定的收入优厚的福利为人生带来安全感。

当和平时期各种场合高唱《国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就是要居安思危。

有一种创意设计,合起来是个包,打开是一件外套,就是逛街或户外运动时以防不时之需的灵便之选。

……

这一切,都源于忧患意识。

忧,《说文》解释为:忧,心动也,从心尤声。《辞源》把忧解释为忧患、担心;疾病。患,《说文》解释为:患,忧也,从心。有忧患、担忧、祸害、灾难等义。《辞源》则把患解释为忧虑、灾患、忧患、疾病等。 忧患一词最早见于战国中期的《易传》和《孟子》。《周易·系辞下》: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易》卦多危辞,在64条卦辞和386条爻辞中,悔、吝、闪等占断之辞占了绝大多数。这并不意味着《易》的悲观,而是要提醒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造成民族精神中浓厚的忧患意识的重要原因。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几乎毫不例外地把读书入仕视为正道。即使是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这些堪称伟大的诗人,也把文学当副业,余事做诗人。李白高唱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杜甫低吟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白居易执着于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陆游追求功夫在诗外等等,无不体现出这种重政轻文的价值取向。政治本位论与文学副业论,有一种互补的关系。政治上得意时,知识分子狂热地追求官爵,文学处于副业位置;政治上失意后,文学上升到主要地位。在政途上积累的感伤悲愤,又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内容与动力。仕途经济风云变幻,人生道路曲折复杂,这种主次关系不断变换颠倒,使文人的忧患意识,像滚雪球一样日积月累,从而成全了忧患意识在中国文学中的辉煌。

如今,杞人的忧虑不再是笑料,而作为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了世人面前。经济的迅猛发展,汽车保有量的激增,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剧增,温室效应显著,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制造出来的氟利昂大肆吞噬着臭氧层,南极上空已见空洞,恶毒的紫外线肆无忌惮地冲入大气层,伤害着脆弱的生命。几年前,联合国曾向全世界敲响警钟:21世纪,人类将面临资源枯竭、能源危机、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四大问题的困扰,人类若不醒悟,在劫难逃。

如何尊重自然规律,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乐享幸福生活,这不正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哲学问题吗?不怕杞人的胡思乱想,就怕麻木的脑袋什么也不想。

变贬义为褒义,化讥讽为激励,在今天,让我们重新思考杞人忧天的积极意义,挖掘杞人留给后世的正能量。

是时候了。

知识链接:

◎泰勒斯

泰勒斯,约公元前624年-公元前546年,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西方历史上之一个哲学家。希腊七贤之一,也是西方思想史上之一个有记载有名字的思想家,之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科学和哲学之祖。

看到这里,您觉得和没看之前,对杞人忧天四个字的认识有异吗?

,杞人忧天说的是杞县吗


免责声明:

本站提供的资源,都来自网络,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及软件的文章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我们不保证内容的长久可用性,通过使用本站内容随之而来的风险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请支持正版软件,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侵删请致信E-mail: 335278579@qq.com

我来说两句
签到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